嗨,欢迎来到换书读
> > >
正文

回归智人,迈向星辰大海

2023-04-06 11:56 来源 :

回归智人,迈向星辰大海

——出类创始人孙策

至今,创业已经三年多了,1000多个日夜,写这个文章回首去看,悲欣交集。最近在看《人类简史》,智人战胜其他高大凶残的动物,一跃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决定着其他物种的生死,是在智人会讲故事,能够组织更多的资源和能量,不断思考,不断突破认知,否定再否定之后才无所不能的。创业的过程像极了一部人类简史,是一部微缩版本的人类简史,这里有看不见的杀戮和灭绝、文明更迭和物种演化。

我本人参与了《中国好声音》、《开讲了》等国内知名电视节目的现场直播与制作环节,时间是在2012年。当时所在的视频制作公司作为灿星和唯众的视频供应商,有机会接触了这些顶级节目的制作。但是很快发现,个人在这些节目中的成长有限,很多范式和框架会让新鲜感很快过去。舞台上是下一个明星,幕后的我们籍籍无名,按部就班,那些光彩和我们关系不大。这时候才去思考下一步,我要去哪里。

因为长期混迹电视节目和影视领域,有一些信任我的客户开始分发一些小视频单子给我做,大部分都是企业和品牌的宣传片、广告片之类的,我来统筹项目,具体操作找自由人来完成,单子多了之后,自然而然需要开发票、走账务,于是成立公司。时间是在2013年5月。我在一个8平米的储物间,两台后期剪辑电脑和一部单反相机,电话分别打给了3个大学时代的老同学,2个月后,创始班底搭建完成,开始创业不归路。

2014年年初,春节刚过,之前的老客户还没有正式启动品牌传播,对视频的需求还不多,加上之前的政府客户因为政策原因纷纷取消了奢华的宣传片,业务锐减。最差的时候,一个月没有一单业务,只有4个合伙人在一个租赁的商住两用民房里对着窗外绿树春光,无可奈何。

偶尔会有以前做节目和影视认识的朋友喊我一起吃饭、喝酒,他们陆续接了新单子,比如《奔跑吧,兄弟》、《花儿与少年》等,但我从未觉得那是依然充满生机的事情,也不在意,虽然眼前创业很困难,但是觉得一旦回去,这辈子恐怕都难以跳脱出来,很像是温水里的青蛙。

我们当时想,最差就是四个人各自找兼职的单子做,先养活自己,再养活公司,这样想想其实我们也没有什么好失去的,合伙人都是我2006年读大学时候的同学,彼此知根知底,也都天生折腾、不服输,可能对现状灰心,但都内心坚定,觉得下一刻总会有转机。

2006年,我在河南工业大学读新闻专业,很快对传统纸媒的采编失去兴趣,一节影视赏析课打开了通往动态影像的新世界,从此痴迷影像。大二开始组建拍摄制作团队,有几个一直跟着我做视频的同学,我做导演,他们做摄影、剪辑、编剧。毕业后,各奔东西,但联系还在。2013年创业的时候,客户给的单子就是宣传视频,一个人做不过来,就打电话给他们,他们觉得孙策靠谱,就很快辞去自身工作,从另外三个城市来到上海。我们组成了一个前期策划、拍摄制作的班底。

最开始创业的时候就是客户驱动,客户需要什么我们来做什么,主要是企业和品牌的宣传片和广告片,2014年的业务下滑,开始让我们去思考如何走好下一步。传统视频制作依然依靠人员,算是类似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很快就有上限。这个时候,我一个高中同学在北京做一个类似后来爱屋及乌的租房平台,来上海参加IT桔子的路演活动,我去找他,顺便听了一下。整个路演环节无数个新奇的名词和

思维涌现出来,互联网创业和投资是我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新领域,似乎充满魔力。当天晚上我就关注了一堆互联网创投的微信公众号,开始学习这个新领域。

我们正式试点,是以个人微信公号的方式在2014年12月15日向宇宙发出了第一期视频。在我们身边的互联网创投领域里,反响不错,第一期阅读就有近3000。这对之前从来隐姓埋名给甲方做片子,从来没有署名的我们来说,无疑是颠覆的。意味着我们独立发声、独立审核内容、独立运营、独立沉淀资源,而且切实发现很多创业者在路演或者官网使用我们的视频,这是对价值的认可。

于是,我们决定继续免费拍摄制作三分钟左右的创业项目短视频,让项目创始人站到镜头面前,快速讲述完项目亮点和出类拔萃之处。

刚做新媒体我们和在起步阶段的苏河汇合作,他们推介了一些他们投资或者孵化过的优质项目给我们,我们做初步审核,做了10期之后,开始纷纷有创业者找到我们,提交报名,我们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每个项目,在垂直领域,与竞争对手相比优势、劣势,团队、方向、运营各个方面的数据是否够漂亮,我们倾向于选择在细分领域里有自己独特亮点的创业项目进行报道。

慢慢地我们试着把冷启动尽快过去,需要找一些有顶级投资人物做影响力,我们静下来分析。我们首先评估了自己的优势:专业视频产出能力一骑绝尘,顶尖投资人物比较高大上,我们必须错峰借力去约采访,我们就从传统媒体开始分析,因为传统媒体有影响力和知名度,但是可能在视频端或者移动端做的还不够,或者刚开始有意识去拓展这些端口,那么我们可能结合自身优势,对他们而言是有价值的。就发现上海《新闻晨报》有两个版面关于创业者报道的,于是我们联系他们,他们一看出类的视频是不错,于是就说有些嘉宾,他们来约,我们一起采访。第一个合作就是今日资本的徐新,投资了京东,在创投领域大名鼎鼎。

采访完徐新之后,我们后续约见其他的投资人物就简单了很多,大家觉得首先出类的内容,无论文字还是视频都不错,而且徐新都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至少证明这个新媒体实力不错。当我们陆续约到3-5个顶级投资人的时候,我们已经可以专注的约到更多的投资人了,约人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是难事了。

我们最早是在一路狂拍、狂剪辑之后的2015年8月份,我们公司搬到江湾体育场的环廊,我们在联合办公场地里度过了许多无眠之夜,因为赶剪辑、发公号。突然有一天晚上,我们坐下来聊了聊,说我们做这些意义到底是什么?大家说了很多,但是没有哪个点可以打动其他人。创业项目对媒体的需求是阶段的,而且伴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会筛选更加有流量优势的媒体进行曝光,媒体和项目之间的关联度也很弱,很多媒体做了FA,争取一些佣金,这些不是我们想要的。

我们决定停下来,连续停了2周不更新,没有一个人来问,为什么不更新了,于是我们舒了一口气,停对了。

于是,所有人停下来思考,路径和目的是什么,怎么才更有价值,我们常常走到体育馆环廊外的人工湖中心的亭子里,不断讨论。最后发现,投资人的经验分享和故事分享更有价值,他们在垂直细分领域里花了至少1万个小时,见了1000多个项目,但是国内对投资人物的报道来说都是碎片、散点的,每个媒体都会做一些,但是都不精,不专注。至于将来如何商业变现,我们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市场有需求,就可以开始做。

我们一边拍摄创业者,一边拍摄投资人,彻底想明白和转型是在2015年12月,我们发现投资人物的优质内容产出并没有哪个媒体可以解决,大家都在做大而全的内容,在这个细分领域存在机会,我们就义无反顾的切入这个领域,把我们的口号都彻底转变成:中国顶级投资人物原创新媒体。

从2016年2月份开始,我们已经不再报道创业者,而是花费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来做优质投资人物的报道了。

我们目前除了微信公众号,在今日头条、搜狐自媒体、简书、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爱奇艺上都进行了内容发布。在今日头条的流量是最大的,最高峰拿到过200万的推介量,3个小时内15万的阅读量。

在做媒体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两个延展:一个是我们聚焦互联网创业公司,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宣传视频从创意到制作的一站式服务;另一个是线下众创空间,我们在2015年10月和绿地集团、上海大学科技园区联合,运作了一块2100平米的众创空间,这个空间也在2016年2月被科技部纳入国家级众创空间。

盈利来说,主要来自我们的影视增值服务,快影视板块为互联网成熟的创业公司提供多种类型的创意视频策划、拍摄与制作服务,已经服务饿了么、洋码头、新榜、上汽车享等知名品牌。目前快影视业务的收入已经可以养活全部员工。

目前公司有25个人,92年以后占了80%,我们3月初刚刚在北京开了分部,招募到了第一个北京员工。

在每周四晚上,是公司固定的聚餐和分享时间,公司请大家吃顿大餐,然后所有人团团围坐,每个人独自走到中央,开始5分钟的分享,可以分享他经历、看到、听到、思考到的一切内容,只要是围绕一个主题,就可以。很多时刻,夜已经很晚了,不同的思维在团坐中不断被分享、被传播,每个人独立的传达他的思维与梦想、孤独和抱负,特别像文明来临前的智人祖先们,一天的狩猎结束,燃起篝火,团坐分享对未知新世界的看法,不管是傻气的、幼稚的,还是晦涩的、野心的,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我们正同心协力、雄心勃勃,面对来势汹汹的下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