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换书读
> > >
正文

故宫文物小故事

2023-11-27 08:58 来源 :

故宫文物小故事

导语: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故宫作为游览胜地,每天接待着国内外上万名游客。故宫里的文物也是非常之多,很引人注目,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故宫文物的小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故事一:陈洪绶《升庵簪花图》:杨慎贬谪期间的放浪形骸

明末著名画家陈洪绶在这幅绢本中,描绘了明朝唯一川籍状元杨慎在贬谪期间放浪形骸的故事。嘉靖三年(1524年),杨慎因“大礼议”之争,流放云南。他心中苦闷,讥讽时政,曾醉酒后以白粉涂面,双髻插花,携妓游行于市中,一时传为美谈。

如果你不知道杨慎是谁,那你一定听过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临江仙》词的作者,便是人称“有明第一博学者”的杨慎。

四川新都人杨慎出生于书香门第,是个博学多才的人,他曾参与修缮《武宗实录》,并承担过明世宗朱厚熜的“经筵讲官”,一时风光无限。但由于他为人比较正直,一言不合就敢说真话。在内阁“大礼议”的纷争中,嘉靖帝以外藩亲王身份继承帝位之后,执意追封自己的生父兴献王为皇考,不少朝中大臣主张礼顺人情,支持皇帝胡闹,而杨慎父子坚持原则,父亲杨廷和告老还乡,杨慎被施以廷杖,两次被打得皮开肉绽,谪戍于云南永昌卫。

也是杨慎运气不佳。明代皇帝大多短寿,而嘉靖帝却是例外,他在位长达45年之久,对杨氏父子的恨始终未消。杨慎被贬后,嘉靖帝常问阁臣:“杨慎最近怎样?”阁臣要是回答杨慎病了、非常颓废,嘉靖帝才会觉得满意。面对偏执暴戾的嘉靖帝,杨慎也不得不伪装自己,敷粉簪花,怀拥歌伎招摇过市,一副醉生梦死的样子。

在这幅画中,杨慎身后除了侍女还有一棵老树,树身有许多窟窿,枯枝残断,虽然饱经风霜却顽强地活着,象征主人公的身世。杨慎身着宽大的衣袍,双手掩袖,头微微上扬,一副清高孤傲的姿态。他的头上插着几朵牵牛、野菊等小花,双目圆睁,似醉非醉。若想看懂这幅画,需要结合一同展出的杨慎《李端诗》扇面,上书唐代李端乐府诗《妾薄命》,汉武帝刘彻的皇后陈阿娇得宠复失宠,色衰而爱驰的故事,正是杨慎一生“是非成败转头空”的隐喻。

故事二:金瓯永固杯:大年夜皇帝开笔礼器

乾隆皇帝到了而立之年(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下旨命内务府制造金杯一件,杯上刻“金瓯永固”四字为名。“瓯”本指杯、盂一类的饮器,后来古人常以“金瓯”指代国家政权,“金瓯永固”,寓意社稷永保、江山永固。

这个金酒杯,一面书“金瓯永固”,另一面刻“乾隆年制”,外壁饰满宝相花,花蕊由珍珠及红、蓝宝石镶嵌而成。杯子两侧各有一个变形龙耳,龙头上有珍珠。卷着鼻子的大象脑袋构成了杯子三足,长牙卷鼻,头顶和双眼也镶嵌了珠宝,奢华无比。金杯此前从未离开故宫。

金瓯永固杯的制作情况,在清《内务府活计档》中记载详细。这个杯子与“玉烛长调”的蜡台同时开工,从设计图样到制作过程,每个环节反复上呈御览并修改,直至乾隆皇帝满意为止。到了乾隆六十二年,也就是乾隆退政、嘉庆继位后的第二年,金瓯永固杯业经伤损,乾隆又下旨着交造物办重新打造。仅此一件杯子,就从库房领取了黄金20两、珍珠11颗、红宝石9块、蓝宝石12块。

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酒杯,而是大年夜的时候,皇帝在开笔仪式上使用的礼器。

在西南角“明窗”小隔间,皇帝亲手点燃名为“玉烛长调”的蜡台,向“金瓯永固”杯中注入屠苏酒,再从红漆雕云龙盘上拿起“万年青管”笔,先蘸朱墨在洒金笺上书写几句诸如“天下太平”“福寿长春”之类的吉祥语,然后再浏览呈进的新年历书,以象征授时省岁之意。“金瓯永固”杯堪称国宝,被清代乾隆以后的历朝皇帝世代相传。

故事三:徐阳《平定金川战图》:看看乾隆的“十全武功”

乾隆晚年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并下令镌刻碧玉龙纽“十全老人之宝”。所谓“十全”,是指乾隆年间的十次战争胜利。

成都博物馆文物资料中心负责人杜康介绍,金川位于四川大渡河流域,是以藏族为主的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各土司之间为争夺人口、土地、财富时常战争纷起,因此乾隆不得不两次出兵,讨伐挑起战乱的金川土司。

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公开叛乱,出兵攻掠小金川,并杀伤驻守在那里的清兵。乾隆帝决定征剿,先后派张广泗、讷亲、傅恒率兵6万讨伐,历时两年余,耗银1100余万两。但战事不顺,损兵折将,他不得不再派岳钟琪前往金川,劝降收兵。乾隆把平定金川列为“十全武功”之首。

值得一提的是,领兵之将岳钟琪是四川成都人。乾隆十三年,金川战事吃紧,62岁高龄、已被废黜还籍的岳钟琪重新得到重用。因平定有功,他被乾隆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岳钟琪之墓,在现在的金堂县,成都金沙一带有个“岳公桥”的老地名,就是为纪念岳钟琪而命名。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进攻临近土司,与清军交战。乾隆帝下诏二征金川。他先派温福统兵进剿,兵败果木,后改任阿桂为帅。战事持续5年,用银7000万两,最终平定了大小金川,诛戮滋事土司索诺木等人。平定两金川后,乾隆实行“改土归流”政策,派任流官,设镇安营,派兵驻防,金川及其临近地区得以安宁。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常以大量的诗文和图画来彰显自己的文成武德,他命宫廷画家徐扬绘图纪念金川战役的胜利。《平定金川战图》册一共16开,此次送来成都展览的刚好是“一头一尾”。第一开“平定小金川”描绘了定西将军阿桂率三路官兵全面进攻小金川,八日攻克全境的盛况。另一幅“紫光阁赐宴”,描绘了乾隆在西苑紫光阁设宴款待有功将士的歌舞升平。

故事四:《十六罗汉像》:进贡者和“国泰贪污案”

此屏共16扇,边框和裙板均为紫檀木制,屏心髹黑漆。正面用和田白玉片镶嵌出十六罗汉像,各尊罗汉状貌怪异,生动传神,上方有其名号及乾隆帝御题赞语。背面为描金四时花卉,有梅、兰、竹、菊及莲花、芭蕉等。

《十六罗汉像》为五代时前蜀画家、诗人、书法家贯休所画,他曾其灵感源自梦境,绢本已不复存在,现在存世的多为后人的摹本仿品,国内目前能见的仅是石刻本及其拓片。

1757年春,乾隆二下江南至西湖行宫,到祖父康熙南巡时的行宫圣恩寺礼拜,见到寺藏的贯休十六罗汉图,赞不绝口。他亲笔题字画上,并跋文交代故事,旨原画藏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四川大臣国泰斥巨资进贡了这块紫檀木嵌玉十六罗汉屏,乾隆龙心大悦,当即把云光楼上所供围屏尽数撤销,把此屏风供奉于上。直到他驾崩以后,这套屏风便一直封存于楼上。

不过这位国泰,并没有像名字这么安泰。他是四川总督文绶的儿子,满洲镶白旗人,是个臭名昭著的大贪官。他任山东巡抚后,与前大学士于敏中之弟布政使于易简勾结在一起,“贪纵营松,征赂诸州县”。没几年,闹得各州县全部亏空。

乾隆四十七年(1782),也就是国泰进贡屏风5年之后,监察御史钱沣弹劾国泰贪得无厌,乾隆帝派和珅、刘墉与钱沣一起审办此案。国泰原是和珅党羽,和珅有意包庇,便派家仆赴山东为国泰通风报信,结果被钱沣察觉,并扣留了他们的来往密信。到山东后,钱沣坚持要查库,后来国泰的罪行终于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乾隆帝一怒之下,将国泰处死。国泰贪污案是乾隆后期吏治腐败的一个缩影。

故事五:鹿角椅:警示子孙“马上得天下”

康熙皇帝爱好骑射,曾把他亲自狩猎的鹿脱角及骨制成椅子,一对鹿角构成线条优美的椅背,借此警惕子孙勿忘“马上得天下”的勇武精神。鹿角的自然形态与椅子造型浑然天成,鹿角椅流传至孙辈乾隆帝时,成为他的深爱之物。

鹿角椅的创始人是大清王朝的开国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由于长期驰骋沙场,他练就了惊人的臂力和高超的武艺。据清初史料《满文老档》记载,天聪五年(1631年),在包围大凌河城的战役中,皇太极曾在自己的御营里亲手捕获了一头大鹿。依照女真族的民俗,人们在野外狩猎、驻营期间,如果意外获得飞禽走兽,他们往往将此视为吉兆,哪怕将猎物食用之后也常保留角骨。因此,皇太极这次俘获的大鹿之角,很有可能被当作吉祥之物带回沈阳,制成御用鹿角椅,现收藏于沈阳故宫。

乾隆十九年(1754年),弘历东巡盛京,他在观览皇太极所制鹿角椅后诗兴大发,御笔一挥就写下了“弯弧曾逐鹿,制器以乘龙;七宝何须羡,八叉良足供;库藏常质古,山养胜新茸;那敢端然坐,千秋示俭恭。”作完诗文之后,乾隆皇帝尤感不足,便命内务府工匠将其诗雕刻于椅子靠背之上,甚至将自己常用的“乾”“隆”圆、方连珠印也刻于椅背。

皇太极的这把鹿角椅,除了是清朝皇帝东巡盛京时恭瞻拜谒的对象,它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后代皇帝制作鹿角椅的“模板”。此次送来成都展览的鹿角椅,是康熙皇帝所制,虽然从外形上与皇太极的御用鹿角椅不尽相同,但其中的尚武精神则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