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换书读
> > >
正文

年轻人必看的五本书精选

2023-04-02 11:42 来源 :

年轻人必看的五本书精选

导语:高尔基是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途径。这里励志故事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五本年轻人必看的书,希望你们喜欢。


一、《追风筝的人》

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作品。李继宏译。

我们每个人成长途中都会遇到一个无条件对自己好的亲人、朋友或者爱人。因着不同利益纠缠,心中多多少少都会产生偏差,这种偏差可能会让我们暂时忘记了曾经的欢乐、陷入深深的矛盾、纠结与自我否定当中,而最后的抉择,往往会影响我们往后的人生。

人生而自私,我们会被伤害更会去伤害别人,心中的天平是一种道德、法律更是仁义。

然而坏人未必真坏,也未必全坏,我们对别人的伤害也会让自己陷于自责、愧疚、逃避当中。这种不成熟可能会用往后的时光弥补,也可能和好,再不能如初。 成年以后,多少个年月过去,我们无法释怀,需要重新走上一条救赎的路。

这几十万字构成的故事,让我们深深明白人性的意义,善良是与生俱来刻在骨子里的东西。

大量的环境描写让阿米尔这一人物充满感情,无论是自私、冷漠亦或是残忍,在这里都有迹可循。连同告诉我们的还有哈桑的善良,一种不需要解释的善良。

它会让我们懂得时代的动荡与落后、种族与等级的差异、人性的拷问、时间的沉淀。这种留在最后的,才是最耐人询问的。

这里,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它会告诫我们每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懂得平等、尊重、善良的真谛,明白成长的真正含义。

二、《细雪》

我读得无比享受的一本书,真的很喜欢这种没有跌宕起伏,充满人间烟火的细枝末节的书。一本厚厚的书放在床头上,每天睡前悠闲地翻上几页,不受情节的驱使赶着读,也不受思考的约束,几乎读到任何地方都可以毫无牵挂地放下,又从任何一页都可以马上入迷。故事的背景是战争时期,然而作者几乎是蛮横地把战争丢在一边,任性地讲四姐妹小小的人生。当我读这本书时,我想到了上小学时在书店里发现缩译版的战争与和平,拿起来就放不下,在那个版本中,晦涩的部分几乎被删去了,只剩下贵族们谈谈情跳跳舞。我连着几天进入书店看那本书,最后好不容易恳求老妈帮我买下来。现在已经不记得那些情节了,只是站在书店的书架前捧着那本书的记忆弥足珍贵。比起未被写到的残酷战争、被删去的晦涩思想、被忘记的曲折情节,留下来的那些细枝末节,才是细水长流间的永恒美好。

三、《飘》

玛格丽特米切尔

飘是时代的产物,是人类精神的升华和浓缩。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不再是一种愿望,更是让人活下去的希望。活着的人总是需要依托和支撑的,这种强大的支撑可能会是一个人、一份感情、一段往事,又或者是一种信仰。

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历史背景,写出了动荡的格局、不平等的阶级、残酷的战争和生命的脆弱。 文章女主人公思嘉情感颠沛流离、曲折磨难。美丽、娇艳、性感已不足以形容这个女人的一生,三次婚姻次次惊心动魄、让人感慨。少女时代的养尊处优使得她变得争强好胜、占有欲极强,为了面子和所谓的尊严她嫁给了并不相爱的媚兰弟弟。想要摆脱庄园的窘境、追寻庄园昔日的繁荣的实际使得她又一次委身自己与自己的妹夫在一起,保全庄园。瑞德是思嘉从十六岁少女时期就存在的一个梦,这个梦时而让她难堪时而解救她于水深火热之中,时间沉淀,这份爱也变得深沉,即便最后不得已失去,也是深切的。

思嘉想要的从十六岁时候的舞会、崇拜到后来因着生活所迫不得不身体力行的成长,再到她渴望心灵和精神上的寄托,一步步让她走向未知,生活早已千疮百孔,只有未来充满希望。 真正的强大究竟是什么呢?也只有在经历那些她爱的爱她的人失去或离世后才会懂得,唯有自己才是这活下去的根源与动力,希望不灭,才能熬过一个又一个漆黑的夜。

活着,是希望,是信仰,是新的一天,更是无所畏惧的存在。

四、《风雨哈佛路》

《风雨哈佛路》主人公莉丝出生在纽约的贫民窟,尽管父母吸毒,莉丝仍然深爱着他们。她在、艾滋、饥饿充斥的环境中度过童年。在学校,莉丝肮脏的衣着,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让她饱受同学嘲弄,终因逃课被送进女童院。

15岁时,莉丝拼尽全力维持的家庭最终破碎,她开始流落街头,捡拾垃圾,偷东西,她整夜乘坐地铁,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温暖入梦。莉丝早就知道,自己的生活之外,还有一个光鲜明亮的世界,只是她与那世界始终相隔。

莉丝流落街头时,母亲因艾滋感染而死,莉丝深受触动,她决定不再继续这样的生活,她要改变命运,重返高中。无处安身的莉丝常在地铁站、走廊里学习、睡觉,她用2年的时间完成了4年的课程,并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哈佛大学。

这是一个女孩与命运抗争的故事,面对逆境与绝望,她不屈服的勇者精神,令人动容!

五、《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2010年春,哈佛大学邀请克里斯坦森为毕业班的学生做演讲,请他向全体学生阐述如何把他的管理学创见运用于生活中。当时,他已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因此,在演讲中,他的很多观点都来自面对死亡时对“生命的价值”的感悟。他的演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不仅深深感动了现场的学生,也在新闻媒体和出版商中引起广泛讨论。由此,这本脱胎于哈佛演讲的书诞生了。

这是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励志书籍,不过它并不普通,它不是那种道听途说的常识的汇编,而是作者把多年企业管理实践和研究中用到的缜密分析运用于对个人成功和幸福的研究,总结出了可以解释我们的选择与个人成功和幸福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

“成功的人不一定幸福,这种概率就和贫穷的人不一定不幸福一样”。在我得知克里斯坦森的经历之后,我理解了他所说的这句话。

显然,他是一个成功的人,一个非常厉害的商业人士,是2011年《哈佛商业评论》“当代50名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思想家”的第1名,曾任波士顿顾问集团顾问,并创建了四家企业和机构,他也见过很多成功的人,所以他说的这句话是十分真诚的,值得我们细细体会。

这本书是他在面临死亡的威胁时对于人生的一次回顾,也是基于死亡的意义之上送给世人的一本礼物。除了幸福,我们似乎拥有一切。可是幸福在哪里?这已是当下中国从个人到社会的大问题。这本书不提供答案,但却提供了寻找答案的方法。

我对作者将企业的运营准则应用于个人成长和家庭教育印象深刻!企业成长需要的三种能力:资源、应用流程和优先顺序,同样也是孩子成长需要的三种能力。家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建立方式,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另外,永远不要对“仅此一次”敞开大门,为自己的选择进行100%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