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寒假读物《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三篇
导语:《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有着广阔的生命视角,用散发着消毒水味道的手术刀对皮囊包裹下的人性进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着看客讪笑的幽默和残忍的目光。非常适合寒假阅读,一起来看看吧。
篇一
“在爱这种感情中主要成分是温柔。爱情中需要有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要有体贴爱护的要求,有帮助别人、取悦别人的热情--如果不是无私,起码是巧妙地遮掩起来的自私;爱情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腼腆怯懦。……爱情要占据一个人莫大的精力,它要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生活专门去做一个爱人。即使头脑最清晰的人,从道理上他可能知道,在实际中却不会承认爱情有一天会走到尽头。爱情赋予他明知是虚幻的事物以实质形体,他明知道这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爱它却远远超过喜爱真实。它使一个人比原来的自我更丰富了一些,同时又使他比原来的自我更狭小了一些。他不再是一个人,他成了追求某一个他不了解的目的的一件事物、一个工具。……”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我们好像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思想,而我们能说得只不过是像‘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在屋子里’这类话。”
张贤亮在《绿化树》中说:“凡是出现两次的事物必有某种意义,那就是命运!”
文学,文学真的是很难言的东西,它如此另人费解,它不是靠智力,不是靠理性可以把握的。科学最大的弊端是可以模仿。即使你很笨,你仍然可以在科学上做出成绩,尤其是化学!而文学则不然!这个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它如此令我痴迷!尼采说:“模仿无疑于自杀”。科学的本质正是模仿。
中秋三天的假期的后两天,看完了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毛姆《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首先说明这书压根和月亮或者便士就没有任何关系,就如我读书的夜里,虽应是月圆人圆的时节,天上和四周却空空荡荡一样。
故事的情节不算多复杂,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可谓中产有余了,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这个故事的精彩程度远远没有作者讲故事本身精彩。一个追求梦想的人,抛弃家庭妻子孩子工作一切,去追求梦想。这样的人,特别是故事中的Strickland,是自私、不负责任、逃避现实不敢面对、甚至有些冷血的与世俗价值观绝对违背的社会异类,他妄图摆脱社会给他的一切枷锁,寻找自己的生存方式,哪怕是忍受饥寒交迫和种种折磨苦难,都无怨无悔。这样的人让人觉得可恨,因为如果大家都向Strickland一样,这个社会要么彻底乱套,要么就是实现了共产主义。但这样的人又让人佩服,甚至羡慕,他无疑是强大的,有勇气与毅力。无论最终的结果是什么,他能够找到自己的梦或者过上梦里的世界,他都已经成功了。做自己的梦,让别人说去吧!毛姆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从各种人的角度出发,间或夹杂些自己的评论,将主人公刻画的淋漓尽致。他的笔就如刀,雕刻出的现象丰满生动。
这个有些冷峻的的故事,再我看来却很有童话的味道。Strickland是孤独的,"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我们好像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上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思想,而我们能说的只不过是像'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在屋子里'这类话。"他的这种孤独很有幻觉的成分,虚幻不可触摸。他的生活有些超然物外,无法想象一个在现实社会生活了四十多年,过着"正常"生活的人,能够一夜之间就放弃一切。他对爱情的评价体现了他的价值观:"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有时间搞恋爱。这是人性的弱点。我是个男人,有时候我需要一个女性。但是一旦我的情欲得到了满足,我就准备做别的事了。我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我恨它,它囚禁着我的精神。我希望将来能有一天,我会不再受欲望的支配,不再受任何阻碍地全心投到我的工作上去。因为女人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实际上爱情是生活中无足轻重的一部分。我只懂得情欲。这是正常的,健康的。爱情是一种疾病。女人是我享乐的工具,我对她们提出什么事业的助手、生活的伴侣这些要求非常讨厌。"
这些话离经叛道,这样的人被作为异端。"性的饥渴在思特里克兰德身上占的地位很小,很不重要,或毋宁说,叫他感到嫌恶。他的灵魂追求的是另外一种东西。有时欲念把他抓住,逼得他纵情狂欢一阵,但对这种剥夺了他宁静自持的本能他是非常厌恶的,他甚至厌恶他在淫逸放纵中那必不可少的伴侣,在他重新控制住自己以后,看到那个他发泄情欲的女人,他甚至会不寒而栗。他的思想这时会平静地飘浮在九天之上,对那个女人感到又嫌恶又可怕,也许那感觉就像一只翩翩飞舞于花丛中的蝴蝶,见到它胜利地蜕身出来的肮脏蛹壳一样。"所以他可以抛妻子,待他遇到第二个女人的时候有弃如敝屣。
他格格不入,寻找梦幻岛,"我认为有些人诞生在某一个地方可以说未得其所。机缘把他们随便抛掷到一个环境中,而他们却一直思念着一处他们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处的家乡。在出生的地方他们好象是过客;从孩提时代就非常熟悉的浓荫郁郁的小巷,同小伙伴游戏其中的人烟稠密的街衢,对他们说来都不过是旅途中的一个宿站。这种人在自己亲友中可能终生落落寡台,在他们唯一熟悉的环境里也始终孑身独处。也许正是在本乡本土的这种陌生感才逼着他们远游异乡,寻找一处永恒定居的寓所。说不定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隐伏着多少世代前祖先的习性和癖好,叫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们祖先在远古就已离开的土地。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从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象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他在这里终于找到了宁静。"
篇二
是我读的第一本毛姆的小说,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前面一小半花了我快两星期的功夫,每天睡前看一段;后面一半却在两个晚上就看完了。毛姆确实是讲故事的高手,他罗嗦了小半本书,前面还写得跟论文似的,当你快没有兴趣的时候,突然来了个转变,发生了大事,于是你一路飞快地看了下去,还激动得不行。
读完全书,我也没发现哪里提到月亮,哪里又提到六便士,不知道他为什么起这么个名,也许只是个名吧。实际上我对毛姆基本是只知道名字,刚才google了一下才看了他的生平。又有说法说这本小说是以画家高更的生平为基础的,于是我又google了一下高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虽然高更确实落魄过,确实跑到过塔希提岛,也确实画了很多原始生活的画。但小说本身确实和高更关系不是很大,没有高更这个人也完全没有关系,倒是毛姆在那里自言自语,自得其乐。
先说一下大概的故事。作家先讲了番某画家如何如何优秀,他的画如何热卖,他的家人如何八卦等等。然后就讲“我”在伦敦,混一些文学类的日子过,认识一些人,其中一位是个证券经纪人的老婆,她自己不写,但热爱文学及文学男女青年,于是经常请他们吃饭。偶尔遇到她的丈夫,发现就是个标准的老实的职员类型的中年人,也不说话。然后他们去度假。这已经是小半本书了。
当我正要看不下去的时候,突然间,这位老实的事业小成的职业中年突然跑掉了,抛弃了家庭,金钱,职业,什么都不要,跑去了巴黎。然后这位妻子就讲作家帮忙去巴黎找他。这位中年男子已经变了个人,完全不讲情理,对家庭社会这一套完全失去了兴趣,也完全不认为自己所为有什么不妥。他全部身心都在画画上,自称感受到了召唤,整个人受到某种力量的支使,而不再是他自己了。
虽然“我”不认为他画得如何,另外一位二流画家却认为他画得很好,不世之作,于是老是借他钱,帮助他,他快病死了还请他到家里去养病。此人养病期间勾搭上人家二流画家的老婆,二流画家自己只好离家出走。三个月过去,突然间,二流画家的老婆自杀了,而他仍然没有任何表示,只是留下了一幅以这位可怜的女子为模特的画,二流画家深为拜服。他还明说,这位女子他根本不爱,只是需要一位模特,画完了,就没用了。
后来他请“我”去看了三十来张画,“我”感受到他在其中的挣扎。然后数年间没有消息。后来他就成了名,死在塔希提岛上了。于是“我”就到这个地方,采访了一些人,了解到他在这个岛上的生活。他同土著女子结婚,生了孩子,住在茂密的丛林里,一直画画,后来生了麻风病,于是死掉了。
从这位画家,书里叫斯德里克兰德的,出走巴黎并以一幅毫无人性的态度出现开始,毛姆实际上已经取代了传说的高更,不管高更自己是否真的经历过这个心灵历程,我想毛姆是经历过的,他把这些想法全写了出来。
一开始的思路是人生没有意义,你必须尽可能活得有意义些。为此故,你可以牺牲你自己,这许多人可以做到,你可以牺牲其他人,这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做到。书中画家表现得对这个问题完全没有概念,他已经根本不想这个问题,他自己的身体没有关系,别人的身体也一样没有关系,一切只为了他的画画。
篇三
1、是否有魔鬼抓住你的灵魂?
“我怀疑他的灵魂里是否深埋着某种创作本能,那种本能虽然受他的生活环境所抑制,却像肿瘤在活体器官中膨胀那样顽强地生长着,最终控制了他整个人,迫使他不由自主地采取行动。”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很多时候都在想,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够看清自己内心所想所盼,心之所至。我们所过的生活,我们所成为的人,到底是灵魂的决定还是外界的推动。我成为了别人眼中的人还是自己心中的人。太难了,生活在人群当中,不得不重视别人的看法与评价,不得不在心中住在起一个卫兵,当有其他想法蹦出来与普世价值相违背,卫兵本能的将其砍掉。可惜,抽刀断水,也许你不明白到底有什么不对,却始终觉得意难平。
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可惜,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梦想吧。如果没有梦想,那可不可以退而求其次,明白到底想要什么,想过怎样的生活,想成为怎样的人。太多的束缚,太多的需求,太多的逃避,最后我们就这样走完了一生。
我突然想起了顺治,江山在手,说走就走;
我突然想起了明熹宗,万千河山,只爱木工,连最至高无上的权利,都阻挡不了内心的渴望;
尼采为什么会疯;
梵高为什么会割掉耳朵;
王尔德为什么要坐牢;
海明威为什么要自杀;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
怎样的驱动,才能不要六便士,赏着月光,衣衫褴褛,食不果腹。
可惜,我们还是被六便士所困,抬头看见月光,低头捡起了六便士。
未经检讨的生命不值得活,所以为了捍卫灵魂,苏格拉底拒绝越狱。
如果有一样东西,能够让你像伽利略捍卫日心说一样,能够像普希金一样与丹特斯决斗,能够像肖斯塔科维奇一样一生都在等待枪毙,能找到这样值得坚守的东西,内心的渴望与满足,已经远远大于对物质的眷恋,对死亡的恐惧。
是否有魔鬼抓住了你的灵魂?让你只能俯首称臣。
那些命中注定的狂热,对抗卫兵的勇气,最终让你内心安宁。
热爱音乐与画画,热爱舞蹈与表演,热爱写作与诗歌,热爱足球与赛车……所有的热爱,在你做这件事情,在你投入于这件事情之中,已经得到了最大的报酬,而是否有所认可与收获,都应当处之泰然。
思特里克兰德为什么会烧掉那副惊世之作的屋子,因为最丰腴的愉悦感,已经在创作的时候产生了,任他人看不看,又与我何干?
2、 爱情之所以为爱情
“但是说到底,这种感情是什么呢?它只不过是对有保障的生活的满足,对拥有家资的骄傲,对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和对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洋洋得意而已;女人们秉性善良、喜爱虚荣,因此便认为这种感情极富于精神价值。但是在冲动的热情前面,这种感情是毫无防卫能力的。”
感情与感觉,就像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少哪一面,都无法投入。到底是感情难亦或是感觉难?感觉易在不需努力,感觉难在不受控制。感情易在日久生情,感情难在小心经营。
有感觉无感情,最终不过是,开始时适逢其会,分开时天各一方。
有感情无感觉,最终不过是,在一起心意难平,分开又决议难定。
我实在是不会相信思特里克兰德会狂热的爱上谁。他最狂热的爱,都留给了他的月亮。
爱塔的爱与勃朗什·施特略夫有什么区别?难道勃朗什·施特略夫最终可以为之一死,不能说明她深爱?只能说,这一份深爱并非对方所想要。
爱他,了解他,接受他。爱塔能够做到完完全全的接受,接受你爱画画远甚于爱我,接受你暴虐的性情,接受你无休无止的绘画……爱很容易,接受却很难。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爱上了我们的幻想,所以当真人与幻想不一致,就开始企图改变真人。
爱情之所以为爱情。我想,是感觉来了的时候,你们恰到好处,你们彼此舒适不别扭,你们彼此相爱不认为有牺牲,你们彼此前进步调一致。
突然想到了郑伊健与梁咏琪,那一曲《天使与海豚》,都以为感情会战胜距离,却不知道,我们所想要,不过是在一起舒适。
3、 我们都注定孤独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我们好像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上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思想,而我们能说的只不过是像‘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在屋子里’这类话。”
时常觉得,语言真的是太过孤独与苍白。我万千思绪,满腹惆怅,感慨满满,却在动嘴的时候无话可说。
正因如此,我们太希望有一个人,他能知我所思所想,他能解我所忧所愁,他能明白我的欲说还休,他能解开我的言下之意。彼此能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酒逢知己,交谈甚欢……
所以这个世界有了诗歌、有了小说、有了音乐、有了绘画……他们都用另外一种方式,将情感寄托,在几百上千后,仍然能够慰藉心灵。伯牙与子期,钱钟书与杨绛,为何能够艳羡众人。只因知音难寻,挚友难存。更何况,志同道合之人是你枕边之人,可遇而不可求。
既然可遇而不可求,那就莫强求。人生在世,总是要靠些运气。
既然注定孤独,那就坦然之。知心中所求,自作伴,常作乐。
子非鱼,勿定论。
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最终达到自己的理想。对自己理想生活骄傲,对别人不嫉妒不怀恨。
这样,挺好!
上一篇:《史记》|书籍简介
下一篇:傅雷家书阅读感想1200字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