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欢迎来到换书读
> > >
正文

每个生命都有破茧成蝶的潜能

2025-09-16 15:23 来源 :

林小雨的童年是在镇子东头的老槐树下度过的。每当看到同龄孩子们穿着崭新的连衣裙参加学校文艺汇演时,她总把磨破的袖口往下拽一拽——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是母亲用旧窗帘改的。父亲早逝后,母亲在纺织厂三班倒的工作让这个家永远飘着机油味,却也让她早早学会了用沉默消化委屈。初中班主任那句'你这样的条件,别指望考上重点高中'像根刺,深扎在她心里。放学后帮母亲穿针引线的昏暗灯光里,她总盯着墙上褪色的奖状发呆,那是她唯一一次奥数竞赛的奖状,被煤烟熏得只剩半截金边。 高二那年,母亲因工伤住院的深夜,小雨在病床走廊撞见了人生转折点。隔壁病房传来电视里辩论赛的声音,那个穿校服女孩逻辑缜密的发言让她突然攥紧了缴费单——原来语言可以成为穿透黑暗的光。第二天,她翻出积灰的字典,在纺织厂更衣室的储物柜里,用粉笔把生词写在隔板上。母亲化疗呕吐的间隙,她躲在楼梯间背诵;深夜陪护时,就着走廊灯光写满三本手抄笔记。当年级主任发现这个总考倒数的学生主动报名辩论社时,嗤笑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却不知她已把《逻辑学导论》翻得卷了边。第一次社团活动,她因紧张把自由辩说成自由便,哄笑声中她盯着自己开裂的球鞋,突然想起母亲说的:囡囡,裂缝是光照进来的地方。那晚她在日记本上画了只破茧的蝶,旁边写着:我要用声音,挣破命运的茧壳。 高三那年的全市辩论赛成了小雨破茧的舞台。当她穿着用母亲病号服改制的正装走上讲台时,观众席传来窸窣的嘲笑——袖口残留的消毒水痕迹在聚光灯下格外刺目。但当她开口抛出第一个论点时,那些曾让她自卑的细节突然化作铠甲:纺织厂机器轰鸣练就的穿透力,深夜陪护时观察医护对话培养的共情能力,甚至母亲化疗时咬牙忍痛教会她的坚韧,都成为她辩论中最锋利的武器。自由辩环节,对方辩手质疑她道貌岸然的穷学生装腔作势,她突然举起自己磨出毛边的笔记本:这里面有327个深夜的思考,不是用来装腔,是用来砸碎偏见的锤子。全场寂静中,评委席传来清脆的掌声。最终她带领团队夺冠,领奖时闪光灯晃得她睁不开眼,恍惚看见观众席上母亲举着输液架站起来,苍白的脸上绽开比奖杯更耀眼的笑。那天回程的公交车上,她第一次没有低头躲避别人的目光,车窗映出的身影挺直如新抽的竹——原来真正的蜕变,不是变成别人眼中的完美模样,而是让所有伤痕都成为生命勋章上的纹路。